海鲜水产行业涵盖渔业、养殖业等多环节,在全球食品供应链中地位重要。近年来,随全球人口增长等因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海鲜市场规模突破7500亿元,同比增约5.2%,海鲜干货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且年增速约10%,各细分领域有独特市场特点。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知名品牌提升影响力和份额,如国联水产聚焦预制菜升级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多样,包括批发零售、电商、F2C等模式,线上线下融合是新趋势。进出口业务有挑战与机遇,中国市场进口增量明显,但地缘政治等因素冲击供应链,有实力企业可加强合作、拓展渠道、调整策略以应对。
海鲜水产行业作为与海洋生物、海产品紧密相关的产业,涵盖了渔业、养殖业、加工业、贸易业等多个环节,一直以来在全球食品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增长、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的提升以及新兴市场消费能力的增强,海鲜水产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我国海鲜市场规模已突破至7500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5.2%。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居民收入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中式烹饪风潮的推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国之一,其海鲜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为全球海鲜水产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中国海鲜干货市场的年销售额也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海鲜产品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软体动物等,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市场特点和消费群体。例如,带鱼、鲈鱼、三文鱼等鱼类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虾蟹类如北极虾、帝王蟹等高端海鲜则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海鲜的需求。
2. 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
海鲜水产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海鲜餐饮业排名前十的品牌市场占比不足3%,意味着行业内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知名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加强营销等手段,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例如,国联水产主要从事以白对虾、小龙虾、鱼类、牛蛙和相关预制菜品为主的餐饮食材及水产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立足于水产食品板块,聚焦预制菜进行商业模式的升级,构建产品体系,为行业内较早进入预制菜品产业领域的生产企业之一。国联水产率先在水产行业推行“2211”电子化监管模式,并通过HACCP、BRC、BAP等国际认证,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3. 商业模式多样化
海鲜水产行业的商业模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电商模式以及新兴的F2C(从源头到消费者直接对接)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优劣,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为海鲜产品提供了更便捷的销售方式,同时也拓宽了消费者选择范围。例如,通过线上平台,消费者可以轻松购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海鲜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成为海鲜水产行业的新趋势。
4. 进出口业务面临挑战与机遇
中国水产品进口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传统主要进口国家水产品消费下降,而中国市场进口增量明显。然而,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对供应链产生冲击,导致水产品物流成本大幅调整。此外,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国家的反倾销措施也影响了海鲜产品的国际贸易格局。
具有国际贸易经验和实力的企业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盈利的提升。例如,通过加强与海外供应商的合作,拓展进口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降低经营风险。